SPE
img

最新消息

學者估碳關稅衝擊台灣產值達757億 籲碳定價每噸300元起徵

發佈日期 : 2021-08-31

各國相繼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  學者估:台灣2026將付出360億碳關稅

歐盟自2005年開始實施碳定價機制,並逐步擴大碳交易系統,讓產業「排碳者付費」,為避免產業轉移到碳價較低或無碳價的國家,導致「碳洩漏」的狀況,歐盟規劃自2023年起實施碳邊境調整制度(CBAM),針對輸入歐盟的產品課徵碳關稅,首波開徵對象為電力、水泥、化肥、鋼鐵、鋁等五大產業,將於2026年起開徵。

「未來歐盟可能持續擴大管制產業、並增加對間接排放之規範。」逢甲大學財稅系副教授黃琝琇說,更重要的是美國、日本、韓國也有極大可能在未來幾年實施碳關稅,對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造成重大影響。

綠色和平與中研院合作的《淨零賽局來臨:國際碳邊境稅台灣衝擊報告》中,中原大學國貿系教授林師模以模型估算,若台灣未實施任何碳定價,2026年歐盟的CBAM,將衝擊水泥業、化材業、金屬業共3.6億的產值,其中水泥業出口成本可能上漲達一成,再加計美日韓的碳關稅擴大徵收範圍,最高可能衝擊達757億產值,電子電機業也可能受到影響,對台灣產業影響甚鉅。

中原大學國貿系教授林師模。孫文臨攝

林師模表示,國際市場於2026開徵碳關稅對我國產業衝擊可能高達757億。孫文臨攝

黃琝琇表示,歐盟CBAM明訂,若出口商產地已實施碳定價制度,歐盟將減免其稅額,避免雙課稅;若境內的碳價超越歐盟、或與歐盟相當,即可豁免碳邊境稅。「因此若要避免台灣出口產品被歐盟課徵碳關稅,必須要盡快提出與歐盟碳價格相近的碳定價制度。」

黃琝琇指出,目前歐盟的碳價介於每噸50~60歐元之間(約新台幣1600~2000元),碳費收取的費率也是與歐盟的碳交易價格連動,台灣實施碳定價應該參照歐盟的方式,以不同產業別陸續開徵,未來我國也能進一步實施CBAM碳關稅制度,以防止碳洩漏的狀況。

學者指出,若台灣不實施碳定價,將被國外課徵高額碳關稅。圖片來源:綠色和平

研究指出,若台灣不實施碳定價,將被國外課徵高額碳關稅。圖片來源:綠色和平
學者研究估計,台灣產業有高達757億的產值可能受到衝擊。圖片來源:綠色和平

學者研究估計,台灣產業有高達757億的產值可能受到衝擊。圖片來源:綠色和平

「有效碳定價」優點:提高產業競爭力、促進GDP、加速減碳

綠色和平報告也指出,若台灣實施「有效碳定價」,除了提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外,也可帶動消費與投資,促進國內生產毛額(GDP)成長,還能加速台灣減碳成效,有助於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。

綠色和平專案組任鄭楚忻指出,價格是「有效碳定價」的重點,目前外傳環保署規劃每噸僅收取100元碳費,價格過低不但無法接軌國際水準,也難達到減碳誘因。雖然台灣很難直接以歐盟價格開徵碳費,但也至少要從每噸300元開徵,並逐年提高10%,才能跟上國際價格。

綠色和平建議,台灣應以300元開徵碳費,並逐年提高10%。圖片來源:綠色和平

綠色和平建議,台灣應以300元開徵碳費,並逐年提高10%。圖片來源:綠色和平
綠色和平指出,有效碳定能加速台灣達到2050淨零碳排。圖片來源:綠色和平

綠色和平指出,有效碳定能加速台灣達到2050淨零碳排。圖片來源:綠色和平

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蕭代基不諱言,碳定價制度反映生產過程的碳排成本,勢必會造成能源、物價上漲,「因此政府向產業收取的碳費要回到民間,投入節能減碳的技術研發,也可直接把錢發還給民眾。」引導產業進行低碳技術的投資,民眾轉向低碳生活消費,進而促進GDP成長。

鄭楚忻表示,比較分析每噸碳價100元與300元差異,100元過於便宜將導致GDP連年衰退,且碳排可能持續增長;若300元開徵並逐年調升,預估在2050年可追上國際碳價水準,長期可帶動GDP成長約1%,促進減碳達50%。

事實上,目前環保署的《溫管法》修正草案,沒有明定費率也沒有開徵時程,僅稱「徵收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」。鄭楚忻就說,「為避免行政怠惰,具體建議應將開徵時程、費率及逐年調升條文明確入法。」

環保署則表示,將掌握歐盟CBAM碳含量計算方式,逐步建立我國產品碳含量查驗機制。密切關注國際減碳措施,並與國內相關產業等利害關係人進行溝通,提出適宜我國的因應作法。

資料來源:綠色和平 https://e-info.org.tw/node/232097